爱子日志

电容104和0.1uF的区别(附电容单位转换)

问:容量都是一样的,但在电路图中经常看到的是0.1μF,有时候也看到104,电容104和0.1μF有什么区别?
答:这是电容的两种不同的标识法,0.1μF是直标法,而104是数码法。

直标法就是直接标出电容的大小,单位一般是微法(μF);
数码法是用不同的数字表示电容的大小,1代表的是十位,0代表的是个位,最后一位4代表的是指数位(乘方数)
即104=10*10^4=100000pF=0.1μF,单位是皮法(pF)。

电容单位(法拉、毫法、微法、纳法、皮法)的转换关系如下:

1法拉(F)= 1000毫法(mF)=1000000微法(μF);
1微法(μF)= 1000纳法(nF)= 1000000皮法(pF)。


http://www.zhaoniupai.com/archives/156.html

主板电解电容为什么会鼓泡?

大家在中学上学时都学过电容的作用是滤波的,可以把脉动直流变成近似直线的直流。

所以在主板上会有不少电容来滤除相关电路产生的杂波,特别在CPU周围有的主板会有多达10余个电解电容,这是因为CPU工作在几百兆甚至数G的高频下,必须保证电源的绝对纯净,这时就需要使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来滤波。

由于主板的安装空间和限制,只能使用十余个小容量的电解电容(6.3V1500UF)并联的方法来达到大容量电容的效果。

当电解电容的容量下降时,供合CPU工作的核心电压就会变差,其中会窜入周围电路产生的杂波和开关电源电路自身的波形,这时主机就会表现出系统极端的不稳定,运行速度下降,容易蓝屏死机。


以前的许多杂志上都谈过有关主板电容鼓泡漏液的事情,大都集中在某一个或两个品牌。
今天,我就来分析一下主板上的电容为什么会鼓泡?某网吧用了一批845主板,但是发生了CPU周围多个电容鼓泡漏液,造成主机工作时经常死机,没有正常运行,导致网吧生意下降,没有客源。出现问题的电容型号为:GSC,T10A,RE105度,6.3V1500UF。


大家一般都会认识,电容只要鼓泡漏液都是因为过压造成的。

其实,并非如此。电容鼓泡漏液的最终原因都是因为过热。

电解电容因为其结构特性,内部装有电解液,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压现象,这时电容的漏电流增大,电容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热,导致电容的温度升高,电容内部的电解液会因高温变成气体致使电容内部的压力增大。

当这个压力超过电解电容的铝外壳承受压力的时候,电容就会发生爆炸。为了避免电容爆炸造的不必要的人身和物品损伤,每个电解电容的顶部都有成十字或三叉及其他形状的压力释放点,这是人为的制造压力薄弱点,当电容内部压力过大时,就会从此处泄压,避免产生爆炸情况。


再有一点,电容的耐压。标称6.3V的电解电容,其实际击穿电压应该为7.8V。而CPU的核心工作电压只有1.5V多一点。按理说,这个电压是无论如何不会造成6.3V的电解电容过压的。


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主板结构。该型号主板CPU周围使用的电解电容是为CPU供电稳压滤波的,10个电容全部为并联结构,总容量为15000UF。其排列为一字排开。该主板支持PIVCPU,CPU的核心电压值为1.5V。这个电压是由开关稳压管T经过整流二极管D把电源输出的+12V直流电压变压后供应过来的。根据电路,只要开关管不击穿短路,电解电容绝对不会过压鼓泡的。如果真的是开关稳压管击穿,那CPU也一定会同时报废。


仔细观察主板结构,这10个并在一起的电容并不是全部鼓泡,有的鼓了,有的没有鼓。如果是过压,这10个电容绝对不会有一个幸免。


结果只有一种可能,电容过热!


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,这10电容中,靠近CPU散热器和波波磁环的电容都鼓泡,而在风扇卡座后面因为被支架遮挡的或较远的就没有鼓泡。

大家都去过网吧,网吧的机器好象是成年不"洗澡"的,只有到网吧易手了,老板不想干了,把机器卖了,这时买机器的人才会为了多赚点钱,对机器除除尘。正因为网吧的机器是24小时不休息的,而多数网吧老板在开业的时候,为了降低风险购买的机器都是低档机,只要能开机运行就可以了。

当然这些低档的主板满足家庭使用是绰绰有余有余的,一般家庭平均一天开机两个小时就不错了。

但是因为网吧机器连续工作,再加上不除尘,CPU和主机散热不良,导致CPU散热器温度过高,会达到60-70度。

电解电容短时间的靠近这样的高温物体,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,但是几千个上万个小时的如此工作,各部分元器件会过早的进入失效期,电解电容会因周围环境温度过高,而内部压力过大,最后造成电容断续爆裂而漏液。


From:网络,作者不名